“目前,香港局勢正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。”這是近日國務院港澳辦就當前香港局勢發表的看法。
下一步,香港經濟要怎么走?香港經濟將如何更好地發展?香港與大灣區的其他城市應如何聯動?針對這些問題,新京報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、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,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,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,深圳大學原黨委副書記、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。
對于如何實現香港與內地經濟的“齊飛”,專家們形成的共識是,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,香港應發揮金融中心的相對優勢,深圳等地也要進一步提升制造業水平,共同構建國際化科創中心。其中,高層次創新人才和研究人才的自由流動,是很好的突破口,目前已有不少城市通過個人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吸引香港的高端人才。
新京報:如何解決香港的房價和貧富差距問題?
賈康:香港一定程度上存在收入分配和財務差距的問題,但不是特別過分,美國等市場經濟國家都有類似問題。
連平:貧富差距在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并不奇怪,英國倫敦、美國紐約的貧富差距更大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這種問題可能是常見現象。作為政府,需要做的就是怎么控制好物價,對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怎么給予有效保障,這是很重要的。香港政府收入和積累都很豐厚,我認為其完全有能力緩解貧困人群收入問題。
房價問題確實存在,這也是導致部分香港人對目前生活不滿意的一個原因。雖然香港區域范圍比較小,并不表明他們沒有土地。房地產問題存在結構性問題,關鍵還是供求關系問題,目前香港的土地供給是不足的。首先,土地是可以開發的、可以填海,還有就是通過大灣區建設利用好內地的土地資源,這個問題有可能加以緩解。從低收入群體基本的生活需求來看,住房問題必須加以突破。
丁爽:香港房價過高、貧富差距大的問題的確是比較嚴重的。由于香港是世界上是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,政府向來推崇市場經濟,政府盡量少干預。在這種背景下和在這種情況下,很容易產生貧富分化、社會保障不足的問題。
但最近也有一些變化,看到香港政府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,主要是提高土地和房屋的供應,特別是通過公租房解決一部分人的基礎住房需求。香港的經濟實力很強,積累了1.1萬億的財政儲備,從社會政策托底方面,是有很多資源可以調動的。但是一些利益集團會對政府有一定制約,需要各方面的支持。
陶一桃:土地是硬約束,住房是硬需求。面對硬需求、硬約束,價格上漲是市場規律,關鍵不在于房價上漲高低問題,關鍵在于政府能否為平民百姓提供帶有公共物品性質的住房。
貧富差距大,是各個國家和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問題。北歐一些高福利社會通過高稅收來抑制社會的貧富差距,它們做得很好。當中產占據社會主體,形成棒槌型社會時,可以通過高稅收的方式調節,為全民提供共享的、普惠的、更有質量的公共服務來消除貧富差距。比如,提供普惠的、全民共享的公共醫療和公共教育
更多資訊請關注茂名房產網http://www.qykvip.com